姜昆:挂在心中的名牌
6月,国际说唱艺术联盟主席姜昆在中国曲协副主席闫淑平陪同下率队,赴吉林四平梨树考察二人转。在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,姜主席考察了二人转艺术的历史及发展情况,并观看了该院的演出。考察结束后,姜主席写下了此次考察的感想。经姜主席授权,现刊发于此:
六月的风,裹着黑土地的气息,将我引向梨树县——这座镌刻着“中国二人转之乡”金字招牌的艺术沃土。
我与同行的巩汉林、金珠、刘全利、刘全和、闫淑平一起踏入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,在看他们二人转历史展览的瞬间,时光仿佛倒带,墙上泛黄的照片里,有我作为曲艺家协会代表,多少年前在这里授牌的情景,与眼前陈列的奖状、题词交叠,那是十数年前的见证,今天在此重逢,恍若隔世。
这是一个县级二人转的团体,但是现在被授予了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的名称。那个时候,中国曲艺家协会培养起来的二人转小演员赵丹丹,现在成了梨树县的政协副主席,也是这个剧院的总经理。他们经历着怎样的历程走到了今天,我一边暗暗地问自己,一边坐在了剧院的观众席里。
鼓乐声骤起,舞台灯光绚丽,年轻的非遗传承人赵丹丹带领的二人转青年演员,如灵动的彩蝶跃入舞台中央。唢呐声声,弦板叮咚,二人转经典剧目的串烧徐徐展开。不是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只有绝活、搞笑、调侃戏谑的二人转;也不是在小剧场里为了生存撕心裂肺的搞笑、台上台下,一片嬉闹的二人转,这是那一年我们在北京的剧场,被吉林省艺术剧院的二人转艺术家们精湛技艺震惊了的、被广大观众用力鼓掌,高呼过瘾,极力称赞的二人转。那一年,我们记住了秦志平、李晓霞、韩子平、郑淑云、刘丰、董伟;那一年我们知晓了“马前泼水”“时迁盗帖”“燕青买线”“包公赔情”这些经典唱段。而今天,听着这些熟悉的唱腔和唱词,我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二人转演员的身上,居然看到了那些艺术家的身影。我身旁坐着的吉林二人转协会的主席闫淑平老师激动得眼眶都红了。估计她在听到她的代表作“西厢幽会”“天下娘心”也呈现在这台精彩的、向四面八方的粉丝汇报的演出中,也有着同我一样的感动。
年轻人的唱腔时而高亢如鹤唳云端,时而婉转似溪流潺潺,眉眼间尽是故事。台下,与我同行的巩汉林频频点头称道:“好!真正的二人转!”眼中满是赞叹。
这哪里只是一场演出?这分明是年轻人在向我们说,我们在努力,我们在坚守,我们心中有“守正”,我们的行动有艺术的准绳,我们知道我们在干什么。
接着,这个年轻团队,用新编的舞步、创新的唱段,为古老的二人转注入了时代的活力,又演唱了新的作品。他们既守住了二人转“九腔十八调”的魂,又让这门艺术在短视频时代找到了新的表达。看着台上翻飞的水袖,我想起老一辈艺术家们在田间地头、草台班子里的坚守,是他们用一生的打磨,才让二人转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。闫淑平这一代老师当年的教诲,赵丹丹此刻在台上的精彩呈现,两代人的接力,在这一方舞台上熠熠生辉。
演出结束,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,疾步走上舞台。望着台上神采飞扬的演员,我举起话筒,向他们鞠躬:“第一,向古老而经典的二人转艺术致敬!是它跨越数百年,承载着东北人的喜乐悲欢;第二,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!他们的传承与创新探索,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;第三,向赵丹丹带领的年轻艺术家致敬!他们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;第四,向市县各级领导致敬!是你们的呵护支持,让这方艺术沃土永葆生机!”
台下掌声雷动,“我爱二人转!我爱梨树!”的呼喊声此起彼伏。
在这热烈的氛围中,我们站在写有“中国二人转之乡”的匾额下合影。镜头定格的瞬间,我知道,这不仅是一次访问的结束,更是传统艺术薪火相传的又一个起点。尽管现在不再提什么艺术品种是中国之乡的说法,但是我知道今天所有同行的人们心中都会讲出,梨树县,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之乡,把牌子挂在心里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