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梨树蔚蓝的天穹下,黑土地如卷轴般展开,叙述着关东大地的沧桑与丰韵。关东农耕博物馆宛若一位沉默的诗人,伫立于蔡家镇的肥沃黑土之上。这里,每件古老的农具都是时间的密语者,诉说着关东人与土地的古老盟约。穿行于博物馆,仿佛能听到往昔耕者的歌谣在金黄玉米带中回荡,让人感受到一份质朴而深沉的关东风韵。
博物馆始建于2016年,由时任蔡家镇党委书记王志清领衔,百名镇机关干部携手打造,旨在传承和弘扬深厚的关东农耕文化。经过2020年初的百日改陈,博物馆焕发新生,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每一位对关东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访客。改陈后的博物馆共有10个展馆,分别为5个综合展馆和5个专业展馆,它们分别从生产、生活、民俗、文化和艺术等多个维度,全方位展现关东人的智慧和岁月沉淀。
关东人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的理念在生产馆中得到完美呈现,从春耕到冬藏的农耕工具讲述着关东人顺天时、敬地利、依人和的智慧。这里的每件展品,都是对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”的生动注解,是关东农耕文化的物质载体。
生活馆则以“人穷志不穷,路远心不远”为主题,反映出关东人的生活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。从衣食住行的用品中,可以窥见关东人的生活情趣和时代变迁,仿佛穿越时空,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。
走进关东民俗馆,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缩影。这里展示了汉、满、蒙、朝鲜等民族的生活风俗,体现了“饭要细嚼,话要细说”的生活哲学。文化的交融和民族的团结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。
关东农耕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保存农耕工具和生活器皿的场所,它更是一个关东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展示空间。这里的每一件展品,每一幅画面,都在诉说着关东人勤劳智慧、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。博物馆里的每一角落,都体现出了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农耕精神和“水滴石穿”的坚持。
在这片沃土上,关东农耕文化与时俱进,通过博物馆这一窗口,向世人展示了它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。关东农耕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文化自信的象征,它以静默的方式诉说着关东大地的故事,诚挚地邀请每一位访客走进关东,体验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。